少年从军见闻录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七)我终于当了一回“连级干部”

    为什么不能让人家叫“连级干部”呢?在那个年代,部队里虽然提倡官兵平等,但差别还是存在的,不可能绝对平等c绝对平均。部队里“绝对平均主义”也曾一度盛行。听老同志说,1947年“三查三整”(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时,战士们成立了士兵委员会,要求和干部绝对平等。士兵要站岗放哨,干部也要站岗放哨。一些出身地富家庭的高级干部被罚在大门口站岗,士兵委员会主席(战士)进出大门时,站岗的高级干部要向他敬礼。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首长被抄家,连陈赓将军(当时是兵力最雄厚的一个独立纵队的司令员)的住处都被士兵委员会抄查了,因为陈赓的家庭出身是地主。那种做法,有点像0年后的“文革”。后来中央纠正了这些偏差。到我参军时,部队的秩序已经井然,也允许存在一些必要的差别。譬如说,背背包,这是人们的烦心事之一。背着它,日行100余里,连打仗都要背着它冲锋,太累人了,太碍事了,巴不得能把它卸掉。但是卸不得呀,卸掉了晚上盖什么?睡觉时受凉了怎么行军c打仗?可是连c营级干部就可以不背背包,大队有一辆马拉大车,全大队的连c营级干部的背包都可以放在马车上,到宿营地后再去领回来使用。他们在行军中可以背上空空如也,甩着两只手行军,好不自在!排级属于干部阶层,却还得自己背背包。所以有的排级干部会在心里暗暗较劲儿:好好干,把背上这个背包给甩掉!——把它当作是某一个阶段的人生价值去追求。行军时,学员中如果有谁被人把背包给“互助”过去了,有时就会被人讥笑为“连级干部”:“嗬,不简单嘛,提拔了,当上连级干部了!”听的人会羞愧得满脸通红。所以我坚决不当“连级干部”。

    上到师c团这两级又有新的差别:师c团干部配备马,马背上有马搭子,日用品可以放在马搭子里,行军时可以骑在高头大马上,既省力,又神气。那时候,谁要是骑着马从行军队伍旁走过,人们就会向他行注目礼,并悄悄议论:这位首长是谁谁谁,担任什么什么职务语气中充满了崇敬与羡慕。也有一些调皮的老兵给他们起了一个不大尊敬的称呼:四条腿的。“喂,快看,来了一个四条腿的。”把人和马给混同了。其实这些领导同志很少骑马,一般是空着两只手步行,马上骑的往往是病号c伤员。军以上领导干部则配吉普车。只要看见吉普车开过来了,那就是大首长来了。

    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位老资格的师级干部,行军中把马让给伤病员骑,自己步行。突然,“嘎”的一声,一辆吉普车在他身旁停下。车门打开,下来一位军级干部。这位军级干部年纪比他轻,资历比他浅,当年曾是他的下级。部队里是很讲究资历的,你当了再大的官,见了当年的老领导,也得表示点尊敬之情。军级干部对师级干部说:“老首长辛苦了,怎么不骑马呢?”老师级干部回答说:“你坐车辛苦啊!”军级干部被他讥讽得脸上发烧,尴尬地搭讪几句后,钻进吉普车一溜烟地跑了。其实老资格师级干部是个老实人,确实毫无讥讽之意。因为他晕车,一坐汽车就难受;将心比心,将己比人,他的确认为坐汽车是很辛苦的。

    团以上干部(含团)还配备警卫员。警卫员的典型装备是:腰围牛皮子弹带,斜挎一支驳壳枪,再背上一支卡宾枪,天天不远不近地跟在首长后面,走哪跟哪,片刻不离。平时警卫首长,战时保护首长。这就是那个时代各级干部之间的待遇差别。还有伙食上也有些差别,以后再作介绍。

    果然如安副指导员所言,我在行军的第四天后就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化了,疲劳感日渐减轻,腿脚变得健壮有力,一天100多里走下来,到宿营地还能担当一些勤务。但是另一种伤病又在折磨着我们这些还缺少锻炼的学生兵,那就是脚上打泡,打水泡,打血泡,打泡连泡的连环炮(泡)。别看脚上的泡不起眼儿,走一步,疼一下,一天走多少万步,就要疼多少万下,铁打的汉子也会被它折磨得愁眉苦脸。解放军里的配备还真是无微不至,拿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人性化”。到宿营地后,忙完必要的吃住大事,钻进被窝时,卫生员就会背着药箱主动上门,用尖亮的声音喊着:“谁有泡?”“我这里缴获了两门(炮)。”有人高声应答。于是卫生员就会走过来,在豆大的油灯下把人家的臭脚丫子放在自己的鼻尖下轻手轻脚地挑泡,用马尾引流,再涂上碘酒。那玩意儿挺刺激的,“哎哟”一声之后,第二天行军就舒坦多了。

    卫生员(当卫生员的一般年纪都比较)行军中和大家一样,背背包,背米袋,一样不少,还要加背药箱。行军中和大家一样走,一步不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