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知己如斯(第1页/共2页)
大秦的荣耀:法家密码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韩非到咸阳后,在秦王政的急切向往之中,很快就见到了这位雄视六国的年轻君王。
韩非胸怀荡荡,不以直视秦王为讳。面前之人,黑服明冠,浓眉如剑,鼻挺如丘,明目皓齿,身高过八尺,相貌堂堂,英武逼人,乃标准的秦地汉子。言行举止,更是显出一代雄主之气概,令人一望而生敬畏之意。纵然是韩非,也在一时之间神为之夺。无意中又将其与自己那个怯懦保守,不思进取的侄儿韩王安相比,不禁暗叹。
嬴政见到自己的偶像,非常兴奋,待韩非进入大殿,顾不得形象,急行几步,未等韩非见礼,便抓住韩非的手,笑道:“寡人欲见先生久矣,今日终得尝所愿。”
嬴政留韩非在宫中半日,请教法c术c势之道。韩非也没有让他失望,虽然不能为秦所用,但作为学术交流,总是可以的吧。何况,嬴政确实是个非常理想的交流对象,于法家思想也颇为了解,闻弦知意,所提问题及所插话题,都恰恰骚到韩非的痒处,让韩非不吐不快。法家治国思想,乃是从君主的角度进行观察,换言之,即是法家人物将自己置于君主的位置思考治国之道,自然会与有为之君产生共鸣。但法家人物也正是因其站位过高,春秋战国数百年间,行法家的政治家,个人多无好的结果。
待得离宫回驿馆的路上,韩非思及秦王的一言一行,才暗自惊心。
“秦有如此之君,难怪能雄视六国,唯此为大。六国,看来真的没有机会了!韩室,韩非只能尽人事而已,至于天命,恐怕已不在我等和六国手中,而在这位天下雄主心中!”韩非一路浮想,到了驿馆,仆从两次提醒才让他回过神来。
才下马车,却见一人笑意盈盈,早已候在驿馆外,恭敬地向他深深一揖,说道:“大王未见师兄,实不敢邀请师兄到府上一叙。斯久未见兄,早已想念得紧了。上次斯到郑,兄为国计不肯见我,这一次无论如何,你是躲不过去了吧?”
此人竟是秦国廷尉——大秦政策的真正谋划者c实施者,也是事实上最有权势的人,李斯!
李斯的文章及殿前奏对往往直指问题本质,直抵人心,开门见山,堂堂皇皇。而其本人在朝堂之下则如磊磊书生,柳眉略淡,青衫长袍,数十年不变。
韩非在二十年后再见李斯,见师弟虽才四十出头,却已两鬓染霜,额痕如刀刻,显见这位秦国政坛的二把手,这些年为秦国大计操劳烦心,实不亚于自己因对韩的孤愤导致的摧残之力,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但见到这位知己,心下也自欣喜,哈哈一笑:“走罢!回家再说!”
李斯心头一暖,一句“回家”,知道韩非仍认自己这个师弟。叫身边仆从急回去准备,自己则陪着韩非缓缓而行。
李斯所说的使韩而未得见韩非一事,是前年为破解六国合纵,李斯向秦王请缨自入险地,说韩王勿与五国合纵,期间,李斯多次求见韩非,但韩非却始终不愿见他。当时韩王受困于左右为难之中,正求教于韩非政道,两人一为秦一为韩,立场不同政见自异,韩非不见,就是因为他深知这位师弟之才,怕见了李斯影响了自己的决定。并曾萌发了劝韩王杀李斯之意。
李斯脱离险境回秦,并不为逃过杀劫而喜,而是为韩非不见他郁郁寡欢。
眼界越高之人,越是珍惜自己的友谊,因为他们的友谊太难得了。韩非与李斯正是如此。
后世有人说李斯妒韩非,实乃无稽之谈。李斯之胸怀,在于天下,他能力荐姚贾,使之成为秦王宠臣而不妒其分宠,能力劝秦王予尉缭国尉之职而不生怨,且多次向秦王言韩非之能,如此宽容磊落之雄才,岂是妒贤嫉能之辈!
如今到秦之后,韩非愿与李斯见面详叙,则是因为自己到秦,已无法为韩谋一事,与朋友交,自然已无碍于国是。何况自己的归宿,也需与师弟先有个交待。
李斯今日再见韩非,从韩非态度知道他仍将自己视为知己朋友,心头欣喜。这一对此时集法家大成的绝代双骄,思想与行动可形成完美互补之巨人,在咸阳握手,将会对天下产生何等深远的影响?
回到李府,从家人到下人,都非常诧异李斯今日的精神与兴致。这位帝国最有权柄的大臣,今日竟然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并且毫不掩饰自己的心情,让所有家人都来见过了韩非,这可是秦王过来都不曾有过的。韩非也毫不见外,尽情享受这难得的知己之交给自己灵魂上带来的愉悦。
李斯言道:“兄此来大秦,为大王所重,从此弟与师兄携手,定能实现当日你我法治天下之志。”想到与韩非共事秦,平生大志自可更速达成,不禁略有些激动。
不料韩非听得李斯此言,却沉默了下来,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说道:“法治,我所欲也;存韩,我所欲也。二者若只能择其一,甚至无可选择,若师弟处于我之位置,当如何?可事秦乎?”
&nb
-->>
韩非到咸阳后,在秦王政的急切向往之中,很快就见到了这位雄视六国的年轻君王。
韩非胸怀荡荡,不以直视秦王为讳。面前之人,黑服明冠,浓眉如剑,鼻挺如丘,明目皓齿,身高过八尺,相貌堂堂,英武逼人,乃标准的秦地汉子。言行举止,更是显出一代雄主之气概,令人一望而生敬畏之意。纵然是韩非,也在一时之间神为之夺。无意中又将其与自己那个怯懦保守,不思进取的侄儿韩王安相比,不禁暗叹。
嬴政见到自己的偶像,非常兴奋,待韩非进入大殿,顾不得形象,急行几步,未等韩非见礼,便抓住韩非的手,笑道:“寡人欲见先生久矣,今日终得尝所愿。”
嬴政留韩非在宫中半日,请教法c术c势之道。韩非也没有让他失望,虽然不能为秦所用,但作为学术交流,总是可以的吧。何况,嬴政确实是个非常理想的交流对象,于法家思想也颇为了解,闻弦知意,所提问题及所插话题,都恰恰骚到韩非的痒处,让韩非不吐不快。法家治国思想,乃是从君主的角度进行观察,换言之,即是法家人物将自己置于君主的位置思考治国之道,自然会与有为之君产生共鸣。但法家人物也正是因其站位过高,春秋战国数百年间,行法家的政治家,个人多无好的结果。
待得离宫回驿馆的路上,韩非思及秦王的一言一行,才暗自惊心。
“秦有如此之君,难怪能雄视六国,唯此为大。六国,看来真的没有机会了!韩室,韩非只能尽人事而已,至于天命,恐怕已不在我等和六国手中,而在这位天下雄主心中!”韩非一路浮想,到了驿馆,仆从两次提醒才让他回过神来。
才下马车,却见一人笑意盈盈,早已候在驿馆外,恭敬地向他深深一揖,说道:“大王未见师兄,实不敢邀请师兄到府上一叙。斯久未见兄,早已想念得紧了。上次斯到郑,兄为国计不肯见我,这一次无论如何,你是躲不过去了吧?”
此人竟是秦国廷尉——大秦政策的真正谋划者c实施者,也是事实上最有权势的人,李斯!
李斯的文章及殿前奏对往往直指问题本质,直抵人心,开门见山,堂堂皇皇。而其本人在朝堂之下则如磊磊书生,柳眉略淡,青衫长袍,数十年不变。
韩非在二十年后再见李斯,见师弟虽才四十出头,却已两鬓染霜,额痕如刀刻,显见这位秦国政坛的二把手,这些年为秦国大计操劳烦心,实不亚于自己因对韩的孤愤导致的摧残之力,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但见到这位知己,心下也自欣喜,哈哈一笑:“走罢!回家再说!”
李斯心头一暖,一句“回家”,知道韩非仍认自己这个师弟。叫身边仆从急回去准备,自己则陪着韩非缓缓而行。
李斯所说的使韩而未得见韩非一事,是前年为破解六国合纵,李斯向秦王请缨自入险地,说韩王勿与五国合纵,期间,李斯多次求见韩非,但韩非却始终不愿见他。当时韩王受困于左右为难之中,正求教于韩非政道,两人一为秦一为韩,立场不同政见自异,韩非不见,就是因为他深知这位师弟之才,怕见了李斯影响了自己的决定。并曾萌发了劝韩王杀李斯之意。
李斯脱离险境回秦,并不为逃过杀劫而喜,而是为韩非不见他郁郁寡欢。
眼界越高之人,越是珍惜自己的友谊,因为他们的友谊太难得了。韩非与李斯正是如此。
后世有人说李斯妒韩非,实乃无稽之谈。李斯之胸怀,在于天下,他能力荐姚贾,使之成为秦王宠臣而不妒其分宠,能力劝秦王予尉缭国尉之职而不生怨,且多次向秦王言韩非之能,如此宽容磊落之雄才,岂是妒贤嫉能之辈!
如今到秦之后,韩非愿与李斯见面详叙,则是因为自己到秦,已无法为韩谋一事,与朋友交,自然已无碍于国是。何况自己的归宿,也需与师弟先有个交待。
李斯今日再见韩非,从韩非态度知道他仍将自己视为知己朋友,心头欣喜。这一对此时集法家大成的绝代双骄,思想与行动可形成完美互补之巨人,在咸阳握手,将会对天下产生何等深远的影响?
回到李府,从家人到下人,都非常诧异李斯今日的精神与兴致。这位帝国最有权柄的大臣,今日竟然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并且毫不掩饰自己的心情,让所有家人都来见过了韩非,这可是秦王过来都不曾有过的。韩非也毫不见外,尽情享受这难得的知己之交给自己灵魂上带来的愉悦。
李斯言道:“兄此来大秦,为大王所重,从此弟与师兄携手,定能实现当日你我法治天下之志。”想到与韩非共事秦,平生大志自可更速达成,不禁略有些激动。
不料韩非听得李斯此言,却沉默了下来,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说道:“法治,我所欲也;存韩,我所欲也。二者若只能择其一,甚至无可选择,若师弟处于我之位置,当如何?可事秦乎?”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